找到相关内容1233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认识,不同的利用方法,就有不同程度的获益。佛法无边,佛的也无边,我们如何利用佛无边的能量,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秉持怎样的愿力。  佛不是无所不能,佛不能违背因果规律,不能度无缘之人,佛无法代众生修行,代...喜。舍,是没有执着、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人和事物的心境,关键是平等的态度。大慈大悲就是佛教的菩提精神。  母亲为了孩子,用尽了自己的心血,那颗心无所不忧,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付出生命。这种行为不为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金刚非坚,愿力最坚;虚空非大,心王最大。”一个人的有多大,成就便有多大;愿力有多坚,力量就有多强。发则佛道堪成,所以,学佛一定要发心立愿,发心立愿才会有成就。   第三篇 六度四摄   壹?前言...人共享,更有味道;一片花园独自观赏固然赏心悦目,与人共同浏览,别有一番情趣。回向就是这种“光荣归于佛陀,成就归于大众,利益归于常住,功德归于檀那”无私无我的广大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实践回向的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宝藏论

    显用藏术。又离者空也。微者有也。空故无相有故形。是以非有非空。万法之宗。非空非有。万物之母。出之无方。入之无所。包舍万有。而不为事。应化万端。而不为主。是以小室宽容。一念多通。非所测。非意所识。...一非异非境非离境。不可言说。过于文字出于。无有去来无有出入。夫经论者莫不就彼凡情破彼根。种种方便皆不住于形事者。若不住形事即不须一切言说。及以离微之义。故经云随宜说法意趣难解。虽说种种诸乘。皆是...

    僧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06957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种智,得究竟涅槃。  小乘和大乘是初修行时的差别,但到了断见思惑,离分段生死以后,便能明白佛陀的教法只有一乘,没有三乘,从自己所知所证中,了解自己尚处有余涅槃地,是化城─第一苏息处,于是回小向大,...作一说明,俾便学者于修止观之前,先对止观有一正确的认识。意即修止观不是教人去探求现象,或分析文字义理,而是教人直就此“”仔细地琢磨谛审,看看心中的杂染何物?清净何物?如何去染还净?若不然,镇日里寻经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

    一源,显微无间。”朱熹解述为“理一分殊”,从“无碍观”与“映现说”二方面诠释理气或理事的关系。另外陆九渊的“宇宙即是吾,吾即是宇宙。宇宙中事即吾心中事,吾心中事即宇宙中事。”这和禅宗的广大,“...无情有性”);湖五峰之性无善恶、无生死、“天理人欲同体异用、同情异行”等等。   b.华严宗之如来性起与法界缘起之四法界观;以法界为体、缘起为用,体依用显、用依体起之寂感不二说;其他如法藏《金狮子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270738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有人发至诚之,欲往生  到极乐世界去的话,就必须先要观想无量寿佛的一丈六尺高的庄严身  相,站在七宝池上面。如照前面所说,无量寿佛的身相,高大无比,  实非一般凡夫狭小的所能观  --------...,二忆念深;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  异。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。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?  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若众生,忆佛  、念佛,观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
  • 儒佛两家同体精神之对照

    下一家  1  35页  中国一人之客观的大公精神,有此精神,故其与天地万  物一体。  大程子(明道)陆王的学问,以心性为主纲,故同体精  神特显;小程子的学问,以性理为主纲,故同体精神较隐, ...民族,立国数  千年的精神基础。  佛家本于一性清净的一真法界之大觉,宏开自他兼度之  知见,破妄执而维护世间,重善德而悲智双运,以极成本  本性与法界性冥合为一之圆满实现。此乃大乘佛道之极致,  而...

    朱世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670914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才能“平天下”。    从个人、到家庭、扩及社会、国家,无非是的开展;从个人小我的安乐、扩展到世界大我的和谐,皆不离一颗清净的。因此,《维摩诘经》云,“若欲得净土,当净其;随其心净,... 内容提要  以传统佛教(特别是瑜伽系)的术语来说:本清净;被贪瞋痴等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以至于十方世界诸有情类;修持者渐次扩充,让慈、悲、喜、舍充盈满溢,愿众生离苦得乐。以其缘念十方无量众生,能得无量福报,所以名为“无量”。   有四禅以上之定力者,在修习四...依普缘有情的无量慈悲,同样能打破之界限,契入法空而断我、我所执。   五、依众生苦而修慈悲喜舍“四无量”,即能养成良好的道德惯性,习于善待众生,从凡夫地直接长养大乘菩提道种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昭慧法师: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

    ~83页 。   由利己而转化为利他,由利他而成就得利己功德,这是佛法中“自他兼利”...关怀的范围之外。连对野生动物,也大都只是着眼于“生态平衡”的 考虑,而设定部分种类与数量,以作为保育对象。数量少了固然加强保育,数量多了也不排 除加以杀戮,以求“合理减”。因此他们虽...

    昭 慧 (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73287.html